image
换个颜色:                   
诗词鉴赏 >> 唐朝 >> 李煜 >> 相见欢(林花谢了春红)
相见欢(林花谢了春红)
【添加时间】:2011-02-08 00:00:00  【浏览次数】:1004
内容 注释
相见欢(林花谢了春红)

【年代】:唐
【作者】:李煜
【作品】:相见欢
【内容】:

林花谢了春红,太匆匆。无奈朝来寒雨,晚来风。
胭脂泪,相留醉,几时重。自是人生长恨,水长东。

无言独上西楼,月如钩。寂寞梧桐深院,锁清秋。
剪不断,理还乱,是离愁。别是一般滋味,在心头。
注释

【注释】:
[1]此词的词牌亦有作“乌夜啼”。
[2]谢:凋谢。
[3]胭脂泪:指女子的眼泪。女子脸上搽有胭脂泪水流经脸颊时沾上胭脂的红色,故云。
[4]几时重:何时再度相会。

  此词将人生失意的无限怅恨寄寓在对暮春残景的描绘中,是即景抒情的典范之作。
  起句“林花谢了春红”,即托出作者的伤春惜花之情;而续以“太匆匆”,则使这种伤春惜花之情得以强化。狼藉残红,春去匆匆;而作者的生命之春也早已匆匆而去,只留下伤残的春心和破碎的春梦。因此,“太匆匆”的感慨,固然是为林花凋谢之速而发,但其中不也糅合了人生苦短、来日无多的喟叹,包蕴了作者对生命流程的理性思考?
  “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”一句点出林花匆匆谢去的原因是风雨侵龚,而作者生命之春的早逝不也是因为过多地栉风沐雨?所以,此句同样既是叹花,亦是自叹。“无奈”云云,充满不甘听凭外力摧残而又自恨无力改变生态环境的感怆。
  换头“胭脂泪”三句,转以拟人化的笔墨,表现作者与林花之间的依依惜别之情。这里,一边是生逢末世,运交华盖的失意人,一边是盛时不再、红消香断的解语花,二者恍然相对,不胜缱绻。“胭脂泪”,遥按上片“林花谢了春红”句,是从杜甫《曲江对雨》诗“林花著雨胭脂湿”变化而来。林花为风侵欺,状如胭脂。“胭脂泪”者,此之谓也。但花本无泪,实际上是惯于“以我观物”的作者移情于彼,使之人格化——作者身历世变,泣血无泪,不亦色若胭脂?
  “相留醉”,一作“留人醉”,花固怜人,人亦惜花;泪眼相向之际,究竟是人留花抑或花留人,已惝恍难分。着一“醉”字,写出彼此如醉如痴、眷变难舍的情态,极为传神,而“几时重”则吁出了人与花共同的希冀和自知希冀无法实现的怅惘与迷茫。
  结句“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”,一气呵成益见悲慨。“人生长恨”似乎不仅仅是抒写一已的失意情怀,而涵盖了整个人类所共有的生命的缺憾,是一种融汇和浓缩了无数痛苦的人生体验的浩叹。



李煜 【作者小传】:
李煜(937-978),初名从嘉,字重光,号钟隐,南唐中主第六子。徐州人。宋建隆二年(961年)在金陵即位,在位十五年,世称李后主。他嗣位的时候,南唐已奉宋正朔,苟安于江南一隅。宋开宝七年(974年),宋太祖屡次遣人诏其北上,均辞不去。同年十月,宋兵南下攻金陵。明年十一月城破,后主肉袒出降,被俘到汴京,封违命侯。太宗即位,进封陇西郡公。太平兴国三年(978)七夕是他四十二岁生日,宋太宗恨他有“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”之词,命人在宴会上下牵机药将他毒死。追封吴王,葬洛阳邙山。

后主前期词作风格绮丽柔靡,还不脱“花间”习气。国亡后在“日夕只以眼泪洗面”的软禁生涯中,以一首首泣尽以血的绝唱,使亡国之君成为千古词坛的“南面王”(清沈雄《古今词话》语),正是“国家不幸诗家幸,话到沧桑语始工”。这些后期词作,凄凉悲壮,意境深远,已为苏辛所谓的“豪放”派打下了伏笔,为词史上承前启后的大宗师,如王国维《人间词话》所言:“词至李后主而眼界始大,感慨遂深。”至于其语句的清丽,音韵的和谐,更是空前绝后的了。

后主本有集,已失传。现存词四十四首。

【李煜】的其它作品
浪淘沙(帘外雨潺潺)[1220]
玉楼春(晚妆初了明肌雪)[1213]
九月十日偶书(晚雨秋阴酒乍醒)[1198]
病中书事(病身坚固道情深)[1184]
谢新恩(冉冉秋光留不住)[1168]
望远行(碧砌花光照眼明)[1147]
句(迢迢牵牛星)[1145]
病起题山舍壁(山舍初成病乍轻)[1132]
菩萨蛮(花明月暗笼轻雾)[1128]
捣练子令(深院静)[1120]
感怀(又见桐花发旧枝)[1114]
浪淘沙(往事只堪哀)[1093]
采桑子(亭前春逐红英尽)[1088]
后庭花破子(玉树后庭前)[1085]
青玉案(梵宫百尺同云护)[1080]
谢新恩(樱花落尽春将困)[1075]
阮郎归(东风吹水日衔山)[1072]
望江南(多少恨)[1066]
长相思(一重山)[1065]
三台令(不寐倦长更)[1060]
临江仙(秦楼不见吹箫女)[1053]
病中感怀(憔悴年来甚)[1046]
更漏子(柳丝长)[1041]
忆江南(多少恨)[1038]
乌夜啼(昨夜风兼雨)[1032]
虞美人(春花秋月何时了)[1032]
亡后见形诗(异国非所志)[1028]
题金楼子后(牙签万轴里红绡)[1014]
悼诗(永念难消释)[1005]
相见欢(林花谢了春红)[1004]
渡中江望石城泣下(江南江北旧家乡)[985]
子夜歌(人生愁恨何能免)[981]
菩萨蛮(铜簧韵脆锵寒竹)[977]
秋莺(残莺何事不知秋)[975]
望江梅(闲梦远南国正芳春)[972]
谢新恩(樱花落尽阶前月)[971]
渔父(浪花有意千里雪)[949]
更漏子(金雀钗)[941]
捣练子令(云鬟乱)[939]
蝶恋花(遥夜亭皋闲信步)[939]
破阵子(四十年来家国)[936]
书灵筵手巾(浮生共憔悴)[935]
送邓王二十弟从益牧宣城(且维轻舸...[921]
长相思(云一)[917]
临江仙(庭空客散人归后)[915]
书琵琶背(侁自肩如削)[911]
清平乐(别来春半)[897]
浣溪沙(转烛飘蓬一梦归)[884]
临江仙(樱桃落尽春归去)[874]
望江南(多少泪)[870]
梅花(殷勤移植地)[863]
谢新恩(樱桃落尽春将困)[860]
菩萨蛮(蓬莱院闭天台女)[854]
浣溪沙(红日已高三丈透)[842]
采桑子(辘轳金井梧桐晚)[826]
一斛珠(晚妆初过)[809]
捣练子(云鬓乱)[807]
木兰花(晓妆初了明肌雪)[764]
挽辞(珠碎眼前珍)[760]
喜迁莺(晓月堕)[753]


您看过的诗词
  • 相见欢(林花谢了春红) (3)
  • 花心动(紧心狷) (1)
  • 郢自街西醉归马鞭坠失崔员外、……(蜀岩阴面冷冥冥) (7)
  • 思越人(翠屏欹) (5)
  • 和座客(十载文场敢惮劳) (3)
  • 今日访问TOP10
  • 感皇恩(年少好寻芳) (28)
  • 菩萨蛮(问言何处秋光好) (28)
  • 醉落魄/一斛珠(楼头晚鼓) (22)
  • 一.二八战后作(战云暂敛残春在) (22)
  • 春怨(花满帘栊欲度春) (22)
  • 鹧鸪天(岁月如驰乌兔飞) (19)
  • 警急(才名旧楚将) (19)
  • 好事近(阆苑梦回时) (19)
  • 鹧鸪天(七泽三湘碧草连) (18)
  • 太康六年三月三日后园会(暮春元日) (18)
  • 累计访问TOP10
  • 送从弟归河朔(故乡那可到) (145846)
  • 九日言怀(二九即重阳) (54419)
  • 秋月夜(旅雁迎风度) (50449)
  • 云门山投龙诗(晓登云门山) (39272)
  • 长安春望(东风吹雨过青山) (29331)
  • 静夜思(床前明月光) (26048)
  • 荆州新秋病起杂题一十五首(病起见秋扇) (26036)
  • 杂曲歌辞·长相思二首(君行登陇上) (20526)
  • 送孟浩然之广陵(故人西辞黄鹤楼) (18645)
  • 望庐山瀑布(日照香炉生紫烟) (18369)
  • 本周访问TOP10
  • 感皇恩(年少好寻芳) (131)
  • 琴曲歌辞·别鹤(双鹤出云溪溪) (95)
  • 女冠子(薄妆桃脸) (60)
  • 沁园春(一别秦楼) (52)
  • 诉衷情(当时选舞万人长) (52)
  • 减字木兰花(阴檐雪在) (51)
  • 月真歌(扬州胜地多丽人) (49)
  • 东风第一枝(清泪如铅) (47)
  • 翦朝霞/鹧鸪天(云弄轻阴谷雨乾) (46)
  • 琐窗寒(禁烛飞烟) (43)
  • 最新更新 Top 10
  • 昨日歌 (7458)
  • 今日歌 (7898)
  • 钱鹤滩《明日歌》 (5666)
  • 文嘉《明日歌》 (5526)
  • 有志(天下无难事) (5839)
  • 宿新市徐公店(篱落疏疏小径深) (7785)
  • 江行望匡庐(咫尺愁风雨) (8039)
  • 狱中赠邹容(邹容吾小弟) (5581)
  • 南游吟草(武夷三十六雄峰) (8564)
  • 杂感(侧身天地苦拘孪) (7166)
  • Copyright © 2009 uzai.ca All Rights Reserved

    A1 | A2 | A3 | A4 | A5 | A6 | B1 | B2 | B3 | B4 | B5 | B6 |
    C1 | C2 | C3 | C4 | C5 | C6 | D1 | D2 | D3 | D4 | D5 | D6 |


    执行时间:  110.94403266907 ms   
    image
     00